近日,26岁的马女士因爆发性心肌炎命悬一线,在哈密市中心医院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新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鼎力相助下,在医务科的全力协调下,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全力救治,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此次使用ECMO联合IABP成功救治,标志着中心医院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技术上有了更新的突破。
12月24日,马女士因出现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腹痛、腹泻、胸闷气短等症状已有3天,前来哈密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后,以“代谢性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住进了院内分泌科。
据悉,马女士1个月前在红星医院实施了剖宫产手术,6个月前,在孕期建档时,马女士就被诊断患有糖尿病,由于在孕期,未口服药物进一步治疗,同时检查出的还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此前都能按时吃药,初为人母,考虑到在哺乳期,马女士就此停用了药物,可是在来院的10天前就已出现发热,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起初她和家人都以为是普通的感冒,直至病情加重,她和家人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住院期间,患者的精神、睡眠以及食欲都很差,咳嗽、发热症状也不见好转,内分泌科孙红霞主任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平主任对其进行了积极救治,但患者心肌酶持续升高,恶性心律失常频繁发作,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等并发症,经全院会诊后决定将其转至重症医学科。
患者明确诊断患者为暴发性心肌炎,情况持续恶化,器官功能衰竭征象逐渐显现,生命危在旦夕。
医务科陶渝奇主任、顾婕副主任迅速组织我院相关科室专家对患者的病情和抢救措施进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启动ECMO!
同时细化了治疗流程和步骤、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预判和预防。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取得同意后,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医务科的全力协助下,重症医学科邀请到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宋云林教授团队,宋云林教授和其团队的专家们凭借娴熟的技术,在我院重症医学科医护的协助下顺利完成插管,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VA模式,同时植入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ECMO支持治疗,随着暗红色的血液顺利引出,经过膜肺氧合变得鲜红后又送回体内,患者呼吸和循环改善,上机成功!
ECMO上机容易,治疗难。宋云林教授担心患者的安危,为此,专门将居来提 · 肉扎洪医师留于我院,指导协助大家进一步治疗。
在重症医学科黄强副主任以及李晓霞、张倩云两位护士的带领下,主管医师王婷婷和科室医护人员24小时坚守、监控、评估患者的心脏恢复状况,采取有效的镇静镇痛、抗凝治疗、预防感染、治疗原发病、早期康复治疗、营养支持等手段,大家心里都很清楚,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ECMO的及时植入,为患者的心脏赢得了宝贵的休息时间;
IABP的不停反搏,增加了心肌血流灌注,稳定了血压,为患者心脏赢得生机;
经过多日的奋力救治,目前,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逐步好转,几乎停跳的心脏也在慢慢恢复动力。2023年12月31日,成功下机,马女士转入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在该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每一步都惊心动魄,医生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及充分讨论,出现一丝偏差后果都不堪设想。
哈密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以快速的反应、默契的协作、高超的技术、完善的管理,为该患者搭建了通往健康生活的桥梁,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据重症医学科黄强副主任介绍,马女士所患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主要特点是起病急,进展迅速,症状容易与“感冒”混淆,发病后很快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常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率极高。
“ECMO技术是目前暴发性心肌炎药物无法控制时的有效治疗方法,可帮助心脏减轻负荷,使其得到一定时间的休息,打破暴发性心肌炎引起的恶性循环,平稳度过急性期,最终使恢复健康的心脏重新投入工作。”针对马女士的病情,危重症医学科王婷婷医生表示,此次发病由病毒感染诱发,好在处置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勤俭同志表示,此次救治凶险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从救治到协调,各学科通力合作,不仅彰显了哈密市中心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也展现了开创新技术、实现新突破的发展劲头。
医乃仁术,必具仁心。哈密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今后,哈密市中心医院人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与身心健康保驾护航。